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11篇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相信大家都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让我们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做个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职业规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1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一
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
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
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准备考研或出国留学的同学,则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
大四
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的,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考研和出国的,现在就是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在同学们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马虎不得,这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别“剪刀加浆糊”就糊弄过去,想想被评上优秀论文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只要在大学前三年都能认真践行自己的计划,相信大四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职业规划结束语
只有在小事面前学会自制,才可能在面对大事的情况下控制好自己。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2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
1、我的性格:大家都说我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不过我人缘却还是不错。在公共场合从事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在做一些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总是缺乏自己的主见,但在自己所了解的行业中就能有自己的想法,会去做一些自己认为对的事。而且我也比较好强,在自己的强项上总不希望居于第二,但通过大学两年来的学习,发现了人外有人,开始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不再太过于的要求结果了。
2、我的兴趣:喜欢看电视、上网、听音乐,早上习惯起来跑步,偶尔也看一下时事和政治方面的新闻。
3、我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我人缘还算是比较可以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比较要强,做事踏实,责任心强,喜欢把事做到最好;劣势,缺乏恒心,毅力和自制力太差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般不会去做。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和劣势
强制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没多大兴趣的事情,努力的去培养自己对每件事的兴趣,兴趣起来了自然就会认真的去做好自己的每件事,也就不会存在毅力不足的问题了,在自己不足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优势,真心的向老师、朋友请教,及时的指出自己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以针对改正。
四、未来人生职业规划
1、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我学的是冶金工程,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开设有此专业,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又特别大。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实际该专业毕业生人数的10倍。如此大的市场需求也为该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由于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理论扎实、技能全面,同时,又具备冶金和金属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加之,冶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之一,因而,毕业生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毕业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感觉现在钢铁、冶金类专业的大学生太吃香了。”在东北大学20xx举办的一次毕业生双选会上,一位钢铁冶金类专业毕业生述说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好机遇。的确,祖国蓬勃的建设事业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专业人才,众多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等都是学子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技术在冶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就使得学生在大学里就要逐步接触并掌握到丰富而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另外,该领域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对学生外语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2、职业选择分析:
在选择职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如果我从事笨专业工作,那就需要我有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基础,对于这个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我对于这个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许是由于现在对专业知识学习不是太多,相信以后会慢慢培养起来的;另外就是虽然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不是太多,但是通过我们上次的实习了解是宁愿招些专科生,原因就是现在的本科生眼界太高,虽然我并非如此,但这也会对将来就业应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3、未来五年的行动计划:
a)20xx—20xx学年:大三上学期课程比较少,可以多选一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多参加一些活动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多和大四的学长交流,以了解就业情形。大三下学期设计课程就比较多了,一般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了,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了。大四的时候就多了解一下各企业单位的招聘情况。
……此处隐藏24100个字……多的毕业生留滞到最后。所以,单凭政策是无法彻底改变就业困局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与竞争力。2、职业环境分析
(1)公检法等公权力机关。公安司法机关的人员需求量有限,而且之前几年的人员扩充基本结束,人员情况趋向饱和,招考条件越来越严格(比如要求学历、工作经历等),报考难度较大。但即便如此,其仍然是较为理想的就业路经。
(2)律师、企业单位。由于中国的法治环境尚没有真正形成,从事律师等自由职业,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的风险较大,如果非出于必然之职业倾向且具有相当实力,一般不作为首选;另外,同样是基于这个原因,企业的法务人员如同虚设,对于坚定从事法律职业的我而言,不做重点考虑。
(3)其他职业。比如高校的教学人员、继续深造、书面评论人员等,一般要求较高,不是要求看待事件的角度要求苛刻,就是学历要求较高。
个人认为可以作为长远的追求目标,但是近期而言,相较于理论研究,我更倾向于实务实践。
综上,即为我对可能影响到我职业选择的外界环境因素所作的分析。
三、职业定位
通过第一部分的自我认知与第二部分的对可能影响职业选择的环境因素分析,我认为我的最理想职业选择是组合式的职业规划,即:
(一)行业选择
1、近期职业目标(即未来15年之内):法院审判人员;
2、远期职业目标(即未来15年以后):学术机构研究人员
这样规划的具体理由是:
第一、“性格使然”。自认为比较擅长思辨和理论分析,从事法院审判和学术研究会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符合通常认知事物的规律。先学习理论,后实践,最后再回到理论研究。这样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反哺理论。
第三、法律职业特点之要求。法律职业固有的魅力令我终生为之追求,而法律之较强的实践性,又决定实践的重要性。两者结合,我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二)地域选择
由于在我的职业规划中的行业选择方面,法院公务员是自己的首选,结合第二部分“地域环境分析”中的论述,我会在地域和法院级别之间,更加看重工作单位的级别以及实务工作对自己未来研究的价值。我偏向于选择地方省市的中级法院,尤其是家乡省份的中级法院。
四、实现计划
(一)短期计划(在校期间)
1、研究生入学第一年期间
(1)尽可能的修读本专业的额定课程,研习理论,将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巩固,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2)学术研究方面,多思考、多总结。批判性认识已有理论。及时将想法形成论文成果,争取发表一篇以上论文成果;
(3)实习。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相关法院实习,提前接触理想目标职业。
2、研究生入学第二年期间
(1)根据前一年的表现和自己的能力,决定是否申请提前毕业。如果提前毕业,尽早着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准备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较仓促,不推荐,除非有足够把握)
(2)如果决定不提前毕业,也需要构思学位论文的撰写,最好形成初稿,争取写一篇优秀学位论文;
(3)实践。在专注研究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实践。适度关注法院考试,物色目标地域的法院。
3、研究生入学第三年期间(如果未提前毕业)
(1)准备毕业事项,争取顺利毕业;
(2)积极准备目标地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的法院公务员考试。同时也要适当注意其他就业路经。
(二)中期计划(法院入职后到进入科研机构前)
1、考察期期间,要积极表现,取得相关人员的肯定与信任;尽快适应法院的工作氛围和节奏,争取一年的法定期间后能够顺利转正;
2、入职五年之内,争取到刑事审判庭的业务骨干人员,最好能够担任相关领导职务;
3、入职五年之后,十年之前,争取进入法院的研究室,从一线审判到理论研究的转变,为专门的学术研究做好准备;
4、入职十年之后,争取再深造的机会。选择刑法或者刑诉法作为自己的专业,到更高层次的院校,取得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和为进入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注:此为法院工作规划,也是跳离法院的“时间安排”。在职期间,要注重不断学习,尤其要注重理论前沿的发展。
(三)远期计划(进入科研机构之后)
1、未来十五年之后,进入科研机构,潜心进行学术研究,争取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出成果,并取得一定成就。如果机会允许,尽量去国外的一些机构作研究,比如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即马普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法学部和美国的相关法律研究机构等等。
2、除了科研之外,我还有一个与职业规划无关的心愿,就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可能是退休之后,在家乡的山区,在争取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为那里的孩子们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小学,以弥补当地教育的落后状况,为其中的每一个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五、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且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因为计划是固定的,但是现实具有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所以需要制定一个评估与调整机制:
(一)短期的评估与调整。研究生阶段的中后期,重新审视自己的是否适合从事法院审判工作,因为理想与是否适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适合,继续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如果不适合或者公务员考试不第,选择其他职业路经,比如“律师学术科研人员”、“书面评论员学术科研人员”等等;
(二)中期的评估与调整。不管是法院在职的中期,还是律师、书面评论员之职业的中期,都必须要进行再次评估。当不适宜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情形出现时,比如家庭因素、经济因素与身体因素等,那么继续已有职业;否则,按照既定职业规划而努力;
(三)远期的评估与调整。这个阶段不确定因素会更多,比如是否具备出国访问的条件、是否具有相应的影响力和财力去实现目标计划等等。
总之,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调整的方向。
无论不确定因素若何,但总的调整原则是:除非相关因素不能克服,又或者变更计划有助于自己职业的长远发展,否则,对于既定的职业规划,不应当轻易改变。
六、职业规划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的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趋向的初步思考,我相信它是适合自己的。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但是大致的方面应该不会改变。
没有规划的求职注定是盲目的。同时,它也是此类人们求职失败乃至整个职业生涯平庸无为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是,即便有一份完备的职业规划,却没有践行之,那么这样的规划无异于一张废纸。有人说,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最幸运的人莫过于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而未雨绸缪的人;最成功的人则是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荆斩棘将既定目标一一实现的人。但“成功不相信眼泪”,“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不管我的职业生涯之既定规划实现的过程是何等的艰辛,我都会毅然前行,因为我已经是最幸运的人的了,最成功的人离我还会远吗?我坚信,通过自己的拼搏,我会有个成功的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