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录式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摘录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录式读书笔记1《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我在20xx年阅读的第一本书,也是至今让我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有幸听到了金老师的线上读书分享,老师的讲解犀利、到位,让我感觉到什么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收获分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会了如何看书。
1、首先了解书的作者、作者写此书的背景。了解了这两点,就能比快的读懂书。
2、其次看书的前言和后序,因为这两个部分都是作者的论点,看完了这两点,整本书基本上也就看完了,书的中间部分是论据,为论证作者的观点所用。
第二方面,刷新了我对“天才”的认识。
我以往一直认为,“天才“基因是关键。因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现在通过这本书的学习,知道这背后不是遗传基因这么简单,而是有精深练习、激情和伯乐这三个要素在里面起作用。举个例子,音乐家的孩子很容易也会成为一个音乐家,原因是:1、有激情。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大的能量场,激发孩子对音乐方面的兴趣。 2、精深练习。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大人如何练习,正确姿势,有条件在家不断的练习,自然而然的大脑中的髓鞘质逐渐变厚,有熟练的技巧。 3、伯乐。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因为一个好的老师对天才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音乐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能指导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少走弯路。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我只是在这里阐述下前面那句俗语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精深、激情和伯乐的理解:
1、精深练习
1)一万小时X精深练习=某方面的人才。任何的技术都是需要重复练习,专注练习多了,技能也就越熟练。就像我以前我妈在家的时候我从不烧菜,偶尔烧烧也就马马虎虎。去年下半年我妈回老家后,必须自己烧菜。然后自己主动琢磨如何烧,现在虽然算不上烧的好,但是至少比以前进步,家人也挺爱吃我烧的菜。
2)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不断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例子。出门老是忘带钥匙,那就把钥匙放在显眼的位置或出门前再检查一遍。烧菜时盐放多了,那下次少放点。生活、学习中做个有心了。
2、激情。激情是保持目标持续完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动力。很多时候建立一个目标容易,但是坚持去完成却不容易。只有一直有高昂的激情,做事才能有始有终。
1)家是一个大的能量场,只有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里无所不能,孩子的激情才会源源不断。
2)激情来自于家人,亲戚,朋友,一些景或物。所以首先家长自己要建立目标,保持激情,带动孩子的激情,然后要多带孩子结交正能量的人,多去外面走走看看。
3)激情通过鼓励,赞美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产生自信。自信也是激情的来源。
3、伯乐。伯乐可遇不可求,要靠自己的福分,能量场。做一个有能量场的人,勤奋学习,端正态度才能吸引好的伯乐。伯乐有四大优势:知识矩阵、洞察力、精准表达、威信。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伯乐,所以也应该具备以上的优势,如果没有,那就加快步伐去学习。
就像书中所说“天才“的产生是由“精深”“激情”及“伯乐”这三项要素相互融合的一个结果,缺了一项就会减慢这个过程。精深、激情和伯乐三者是相乘的的关系,精深需要时间和毅力去完成,激情只需要自己转念就能改变,而伯乐确不容易得。只要其中一项提高哪怕一分,结果也会提高很多。
所以20xx年我想提高的就是“激情”,增加自己的能量场。而下月践行的一点是“伯乐”的三段式教学:告知正确如何做;让孩子模仿,然后发现错误并模仿孩子的错误动作;最后再示范正确动作。
摘录式读书笔记2——《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摘抄
此时此刻,她感到心乱如麻,烦恼透顶,不知道该如何支撑下去,身心疲惫使她一下子瘫坐下去,哭出声来。她足足哭了半个钟头,回想起刚才的情景,她越来越感到惊诧。达西先生竟然向自己求婚!他竟然好几个月以来一直爱恋着自己!他对自己的爱如此之深,竟然置种种不利因素于不顾,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想当初正是因为这些不利因素,他才极力阻挠他的朋友娶自己的姐姐,到如今,事情落在他自己头上,他不也感觉到同样的压力吗?一个人无意中赢得如此强烈的爱慕之情,也足以让人满足了。可是他那副傲气,他那让人恶心的傲气,他在承认破坏了简的婚事时恬不知耻的神情,他在为自己辩解不能自圆其说却仍然表现出来的不可饶恕的自以为是,还有他提及威克汉先生时表现出的那副铁石心肠和冷酷表情,所有这些在顷刻之间将她因为他的求婚而一度激发起来的恻隐之心化为乌有。
伊丽莎白大惊失色。刹那间,她杏眼圆睁,一会儿脸颊绯红,接着是满脸疑惑,之后是一阵沉默。达西先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以为她在鼓励自己说下去,于是就把自己对由来已久的感觉与倾慕之情一吐为快。他滔滔不绝地倾吐自己的情感,也娓娓讲述自己的其它情感因素,他侃侃谈到了自己温柔一面,而讲到自己的自负时也毫不逊色。他说他认为她的出身卑微低贱,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在屈尊俯就,并且这些观念常常与自己所做的牺牲而陶醉,却水浑然不知自己的这场神采飞扬的演说可能无助于他的求婚。
虽然伊丽莎白对他的厌恶感已经根深蒂固,但面对一位这样的男士如此求婚,又怎能完全无动于衷呢?尽管她对达西的看法一刻也没有改变,乍一听他的话语,又不由得为他遭受拒绝可能会感到痛苦而心怀同情。可是他接下来的话不觉又激起了她的忿恨之情,起初的那份同情顿时化作愤怒之火。不过,她还是极力克制自己,准备等他的话讲完之后给他一个耐心的答复。达西在结束自己讲话时,再次向她表明了自己对她的倾慕之情,说自己极力所能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炽热情感,并表示希望她现在就能接受自己的求婚。伊丽莎白从他说话的神情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了。他口里虽然说自己对她的态度既担忧又焦急,而他的表情却显得成竹在胸,万无一失。这副神态只可能进一步激怒伊丽莎白。果然,等他的话音刚落,她就涨红着脸开口了:“对于这类问题,我觉得既然人家向你表白了爱慕之情,无论你怎样不能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人家,也应该表达感激之情,这是人之常情。知恩图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如果我真的觉得你有恩于我,我一定会感激不已。可是我感觉不到你的恩典——我从来没有期盼过你对我另眼相待,而且你对我的青睐也太过勉强。我实在不忍去伤害任何人,如若无意中给人带来痛苦,我衷心希望能转眼散去。在听了我这番话之后,你刚才所说的那种积闷已久的情感也就不难消解了。”
摘录式读书笔记31、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 。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 ……此处隐藏12548个字……员工吗?长期这样做肯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作为领导,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继续给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抱怨以德”。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对于普通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线。“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争执了,要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平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平。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譬如抗战胜利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懦弱行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回报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大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当,也可能害人害己。
“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
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节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老子告诉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节上开做,从细节开始、点滴做起,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这是胡解,把《道德经》解偏了。实际老子说“无为”是对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老子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节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完成了。一个人怎么做才会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肯定会成功。第一,你的事业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第二,你对它有兴趣,做这事感觉到快乐了,然后认认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愿意坚持十年。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你肯定能够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如果您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
摘录式读书笔记14你5岁的时候,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l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 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此糟糕,为什么不给我多寄些营养品来?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是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在这个城市里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作为孩子,我们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们也要离开。操劳的父母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摘录式读书笔记15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城南旧事》,一幕幕,也断断续续,淡淡的文字,静静地流露,不刻意雕饰,缓缓地流淌成一首未写完的诗。我看到了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看到了老北京的的那个小胡同,看到了小胡同里那双充满童真的大眼睛,那双眼睛足以装下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奇与疑问。英子,这个善良真诚的小女孩,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告别了童年,而童年却像一个谜,未解开,已随着一些人与事的逝去留在了她那个单纯的世界里。
英子的世界一片纯美,她从不给自己的心灵上锁,形式不一的人,纷扰困惑的事,就这样自由穿梭在她的童年里。
英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带一丝杂质,她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不像人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只有她理解疯子的真,理解真的有一个“小桂子”出生在桂花飘香之时。她把自己的表送给了小桂子,因为小桂子有了表就可以看到时间回家来。这种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出的是英子似乎不合乎逻辑的愿望,但是却是那么地合乎情理。
因了这份天真,注定了英子要与秀贞母女俩一段不解的缘分,英子找到的小桂子竟是自己的好朋友妞儿。既然上苍有悲怜之心,为何促使彼此日夜牵挂的亲人相认,而终让那场雨冲毁了那个团圆的美梦?等英子从噩梦中醒来,已搬了家。火车声一定是沉重的,沉重得搬不出这个七八岁孩子的记忆。
再透明的心灵已看不清这个纷杂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
是啊,在英子眼里,人太多了,很难分得清好人与坏人。贼是什么样子的?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也许坏人就应该长得跟好人不一样!荒草地里遇见的那个厚嘴唇的青年,能不能算上好人呢?不然,又为何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会!而那个戴着草帽的笑眯眯的男人,要了铜佛之后显得如此的和气,在英子看来那自然是“好人”。当这个乔装的“便衣儿”破了案,最终,不是有作贼模样的青年成了贼,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只能成为坏人。英子,好人与坏人,善与恶,对与错,你看到的又是什么?那个贼又如何来了他未尽的心事?
太多的困惑英子在童年里找不到答案:宋妈为什么到家里来当奶妈?为什么赚的钱又给了人家去?小栓子怎么竟死了?小丫头子怎么会送给别人?最后,宋妈还是骑着小毛驴回家了,她要和她的黄板儿牙一起去过他们的生活。是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童年却不能继续了!夹竹桃落了,英子长大了,不能再是小孩子了……
淡淡的文字,感觉却不是淡淡的,有着一种心酸的味道,悠悠泛起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沉静中思索,遗忘不掉的迷惘与忧伤,风干成童年的一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