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仰》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仰》观后感1信仰的种子伴着希望,伴着理想,伴着未来,在浙江这片土地上逐渐生长。为我们将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奠定了基础。
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顾顺坤说:“少年心怀信仰的种子,则中国将开遍信念之花。”奥运冠军叶诗文说:“全省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学习进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放弃。”浙江“最美”教师陈霞老师说:“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应该是一种本能。是他们在长期过程中的一种习惯和品质在刹那间的体现。”浙江“最美”妈妈吴菊萍阿姨的爸爸说:“人美不美,除了外表以外,最很重要的是内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实现梦想之路并不平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过千山万水,迈过沟沟坎坎,未来就在前方向你招手,我们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向着美好的梦想勇往直前。生活中光有梦想是不够的。我们还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助人为乐”就像爱心接力棒,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每个人都是爱心火炬手。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让我们在从小在心中种下坚韧不拔,充满爱心的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信仰》观后感2事情是这样,我刚才做噩梦,身临其境,非常可怕,循环往复,还以为是真的。勉强醒过来之后心神不定,先是闭着眼睛逼自己唱了几遍国际歌,才缓过气来睁开眼睛。
在这种时候突然想起了之前看的这个超低分电影简介,“没有人不怕死,但是有了信仰就不怕了。”说的其实真的很有道理。
谁没有恐惧呢,谁不曾和我一样独自一个在黑夜中醒来,内心怀揣着对有形事务、黑暗和未知的理智或不理智的恐惧,内心惴惴不安。这种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真正依靠的是什么,我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我内心深处大概仍留有信仰的印记,使得我相信世界不会向克苏鲁神话中旧日支配者所代表的混沌和混乱投降,相信人类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也相信劳动必有所得,就算不是我们,人类最终会过上纯洁高尚的生活,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依靠服务他人、彼此奉献、劳动和创造财富,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和更完美的自由。这个信念帮助我克服了黑暗中未知的恐惧,有那么片刻,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你是彷徨无助的,而恐惧是真真实实的,比你更强大、更有力量,你如此弱小无助,但你不是一个人,诚如电影简介里说的:没有人不怕死,但是我有信仰,有了信仰就不怕了。
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有信仰。
《信仰》观后感3近日,在上海基层党建网观看了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 备受教育。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员的发展面貌和党员的信念。在影片中,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精神,让我备受感动,虽然不同时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的社会,有许多人面对利益和欲望的诱惑时,有的党员信仰那么脆弱,有的道德底线不堪一击,这都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一定要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谋利益:
一、“不断施与,不求索取”的高尚品志,是我精神的楷模
《信仰》电视片中反映的建国初期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徐虎等模范人员,虽然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信仰旗帜感召下展现了一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克己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进修的课程。
二、“不断奋斗,学无止境”的思想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
影片中各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告诉我们,他们的信仰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时的行动,而是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
三、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在工作中始终履行党员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红十字会的一名普通党员,要为群众服务特别是困难人群服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按照党政关注、群众急需、红会所能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理想信念。
《信仰》观后感4看完《信仰》这部纪录片,有一些感触和想法。自五四运动以来三个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存在差异的政党构成与成分,政党路线和策略变化多端,然而其核心凝聚力却保持一以贯之的存在。在这部纪录片中,这种凝聚力被概括为“信仰”。共产党的信仰由具体与抽象两个层面构成,前者一般结合于国家民族的特定任务(独立解放、建设、发展),后者则涉及个人道德(忠诚、坚毅)与理想(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从片中彭湃到杨善洲时间跨越近百年的数十位最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所凝结的,无一不是虽然表现各异但内涵相近的此种“信仰”。
作为现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繁复的自我调适任务。如何在此种背景下延续片中所强调的共产党传统上的信仰,既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发展的前景,同样也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力执政党的灵魂基石。不可否认的是,在急速变化的治理环境及任务要求面前,任何一个现代执政党都能感受到现实沉甸甸的压迫感;不能适应并作出及时调整的政党,则意味着执政生命潜在的终结。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治理对象空前的扩大与平面化使得“塑造”的作用日益下降。这意味着,在树立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应有“信仰”上,新的视角与思路存在需求。
信仰的珍贵恰恰得益于它的稀缺性,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事实它造成了另一个事实是,真正拥有这个层次标准并贯之以相应行动的人少之又少。然而,第三个事实同样存在,即信仰的建构自身存在着超越性,它低估了自身的内涵,却高估了载体的能力。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仰以一个宽泛而笼统的状态存在反而削弱了其感召力,因为它不能与日常生活
产生共振。被人为拔高与模糊的信仰是无效率的意识形态,这类似于宗教改革前天主教冗长而繁杂的宗教仪式及逻辑,它试图取代更有效的解释模式,代之以模糊而生涩的抽象宣示,一定程度上势必与日益萌发的个体意识相抵触。所以,在看完《信仰》后,我的一个启发是,信仰理 ……此处隐藏7496个字……去是那样身形清瘦、势单力孤,它的成员只有区区50人,但是,它的手中,却握着最有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心里,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我当时就想到我的实际,等我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势单力薄的青年,什么依靠也没有,到时候我肯定会经受很大的考验。现在我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不能退缩,我应该沉静下来,慢慢地发张壮大自己,最重要的是我的心中一定要时刻装着自己的信仰。
每次在宣誓的时候我都会异常地激动,身上会起鸡皮疙瘩,所以看到军人们在宣誓,听到军人们那响彻天际的宣誓声,我就会头皮发麻,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是信仰的坚守。有了坚定的信仰,那么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1949年,一切信仰的坚守变成了信仰的胜利。
第二集“壮志换新天”,为我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建设的时期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生产都十分艰难,正是凭着心中的信仰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定地基础,信仰融入了自强不屈的鞍钢精神,“王府井大街”让我们看到信仰是“一团火”,是“一滴水”。大庆油田让人们意识到信仰凝聚出了创业精神。信仰还铸就了公仆本色,让许多人站在了信仰的旗帜下。
在信仰的支撑和推动下,一大批的时代先锋涌现了出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沈浩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汶川大地震,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时我们总能看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自觉奉献。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的身上出现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宣誓,失却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其实,信仰贵在一辈子的坚守。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对人生、对未来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人生的追求应该时刻带着自己的信仰,并在那一路,我们都要一直带着。
《信仰》观后感13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党带领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党领导人民凝聚力量使国家富强,今日的成绩使广大人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完成前无古人的伟业。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信仰的支撑与引导,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坚定步伐,明确前进的方向。
在坚守信仰中明晰前行的方向。信仰是连接现在和未来间的桥梁。缺失信仰,对于一个党员意味着背叛;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则意味着失去事业的根基。
在坚守信仰中推动事业的发展。信仰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付出。党的历史是为了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没有这样的信仰,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伟大的事业需要汇聚几代人的奋斗和奉献,拥有坚定地信仰,才能内心坦荡地对待利弊得失,才能义无反顾的向着目标前进,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身融入伟大事业的价值。
信念的传承离不开青年人。而真正坚定的信仰是在实践中锤炼形成,是在实践中绽放光彩的。因此,青年人传承信仰就要体现在扎扎实实的行动中、体现在立足岗位的奉献中,用信仰的力量结合扎实的行动来实现最终的目标。
《信仰》观后感14“我永远不会放弃信仰,我愿意为我的信仰而死……”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肺腑之言不断的在我耳边回想着,让我久久不能自己……。
为了他们心中那个永恒的信仰,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前,他们没有后退;为了他们心中那个永恒的信仰,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前,他们没有屈服;为了他们心中那个永恒的信仰,在寒风暴雪里,他们没有踟蹰不前……。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而《信仰者》这部电影完美的诠释了这点。
影片中,你随处可见这些革命者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坚定信仰。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幕就是胡天桃与王耀武之间的一段对话。“我也想提醒你一句,你只能枪毙我!”……”破吗?我妈留给我的,要饭的!可是为了全天下的母亲,都不再要饭,不再挨饿!我才跟你们干!”简短简洁的几句对话,在让敌人深感无语的同时,也形象的表达了胡天桃同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就是一名革命党人的伟大信仰。看到此处时,我的泪眼突然模糊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他们崇高的信仰啊!看完了这部影片,在深感震撼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为此,我们更要义不容辞的接过革命先烈们信仰的接力棒,让它传承下去,成为引领我们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你应该把教书育人当成你的信仰,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你的信仰,把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作为你终生的信仰。
作为一名学生,你应该把好好学习当成你的信仰,把培养自己优良的品德当成你的信仰,把为实现你的理想而奋斗不止当成你的信仰。
作为一名医生,你应该把救死扶伤当成你的信仰,把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当成你的信仰,把“医者父母心”的理念当成你的信仰。
……
唯有信仰,才能让你有所寄托;唯有信仰,才能让你更好的存活于这个世界;唯有信仰,才能让你不觉得枉度此生;唯有信仰,才能让你有更加努力方能不愧于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唯有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看到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中国。
愿信仰之花开遍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信仰》观后感15信仰,来自于生命狂热而不舍的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特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及其趋势本质的理论把握和实践指导。纵观社会存在的各种信仰:一生愿望只为跪拜在前往布达拉宫征程的信徒;中东教派数百年的红色冲突;无不显示出信仰给人以匪夷所思的力量。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就经受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人生的最高价值,就不能为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而执著追求。
《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内在感悟为目的,以优秀共产党人事迹作为论据,以正面的力量击倒一切的歪曲和怀疑。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给予传播,体现了共产党人走在时代科技前沿的、鲜明的时代性的特点。在2万多的字字句句里,短片介绍的不再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而一个个普通而不平凡的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时光的流淌赋予了他们各个时代新的任务。这不再是英雄人物主导的中国历史,这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与历史观的统一,提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些可敬的劳动者中,首先本质是人,而更鲜明的特点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人。无论动乱还是和平,马克思主义者总能在时代中被人们铭记,因为他们所做为社会历史做出的贡献,更因为他们脚下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很远大,道路前进而曲折。但是历史是由人们一块一块实践的基石砌成的,我们的方向一致,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却是多样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中特理论要求我们把握时代的规律,顺应时代的变迁,发展我们的事业。热情也许可以降温,信仰却不容置疑。我们的信仰--认识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从过去的战争年代开始,起着对认识过程的发动作用,能动带着我们寻找出路;到动荡年代,对我们事业认识的推动支撑作用;再到和平年代的激励作用,将一直以其时代特征引领我们前进。